上图说明,民国及民国前的青花瓷,其画工都是手工所画,而图片中的“+”花,和印花一样,不是手工画,
所以,凡是对应的花卉纹一模一样,应该为印花。
上图说明,这种画工,只有现代人才随意画,古代人绘画是非常讲究的,如果这样没有规则,是会杀头的。
上面图片,你怎么看,都不知道是什么扎,这样低级的错误不会出现在古代。
清代到民国瓷器,基本上都是:“糯米”胎“,”泥鳅背“,康熙年的瓷器,”鸡笊裂缝 “ 出现比较多。
据有关资料记载:中国历史上的瓷器窑很多很多,宋代就有大小瓷器窑一千多口。
上面的二个青花罐,一个现代一个清代,这里,我们主要是看青花料,现代的青花料是化学料,民国以前
都是钴料,化学料在瓷器上,一,不入胎,二,不晕散,三,看起来很死。
现代人仿古,不仅仅是仿古了,而是仿古代没有的了,这样的东西往往是独一无二,蒙蔽了很多不懂得
古代瓷器的人,有三不象的、四不象的,等等,当你有了一定的古玩知识,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。把三不象当
着”宝贝“了。
河南钧窑厂自1980年以来,就在生产钧窑瓷器,而且,也在仿古代钧瓷,其实,只有掌握古代钧瓷的
基本特征,可以说,一眼就能够看出来是古代钧瓷还是现代钧瓷,上面图片的人物开脸,就是现代美男人
的脸。
鉴定古代瓷器,我们必须 ”五看“,看器型、看釉色、看彩色、看工艺、看胎土,现在还需要看气炰。
上面这个碗,胎、工不对外,釉色很死,所以,如果五看,其中一样不对,就可以枪毙。
老底新接,这是景德镇仿古的老方法,80年代,景德镇仿古瓷器,就是在全国各地收集老瓷器
的底,因为瓷器是容易损坏的,瓷器底会保留完整,所以,他们收集老瓷器底,进行斗接,就成为
古代瓷器了。
由于科学的发展,电脑的应用,对景德镇仿瓷器带来了福音,他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,瓷器
的底、胎不能仿外,其它仿得几乎没有区别,所以,他们把仿古代瓷器的底,做成了上图一样,所以,凡是
历史上青花瓷有七种钴料:凡是
钴料彩色,都是晕散的,而 不晕散的青花,就是化学料。化学料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。
评论